坎培拉(Canberra)

(Photo Source: Wine Australia)

澳洲首都坎培拉不僅是政治中心,亦是當地葡萄酒業的重要基石之一,原來它的發展成就,一切都是科學研究的結晶?

坎培拉位於雪梨與墨爾本之間,是一個典型內陸城市,氣候屬於夜晚寒冷、夏季炎熱、日夜溫差大的大陸型氣候,因此葡萄藤常會遇到春天的霜害和春夏季常見的乾旱。當地的葡萄園海拔分佈範圍從300至 800公尺,涵蓋不同土壤類型,包括花崗岩和火山岩等,加上不同氣溫帶,令坎培拉適合種植不同的葡萄品種,包括麗絲玲(Riesling)、夏多內(Chardonnay)、黑皮諾(Pinot Noir)、梅洛(Merlot)、希哈(Shiraz),以至義大利常見的桑嬌維塞(Sangiovese)、西班牙品種丹魄(Tempranillo)及奧地利品種綠維特利納(Gruner Veltliner)在當地也都有種植。

澳洲幾乎所有葡萄酒產區,在1970到1980年之間都曾作出新發展,有些產區是因為有醫生轉職擔任釀酒師,例如瑪格麗特河(Margaret River)的技術主導模式,有些產區則因為市場需求改變,例如一般餐酒成為市場主流,迫使改變所種植品種。但在坎培拉,1970年代有幾位來自「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」(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, CSIRO)科學家,發現坎培拉的氣候跟法國波爾多十分類似,於是開始在郊外種植葡萄,進而打開坎培拉葡萄酒產業的新一頁。

 

(Photo Source:Kimberley Low / Wine Australia)

絕大多數的葡萄酒愛好者則是因為Clonakilla酒莊,才知道澳洲首都坎培拉旁邊也有產葡萄酒!

話說原本一起在CSIRO工作的Edgar Riek 博士、John Kirk 博士及Ken Helm,在喬治河 (Lake George)附近發現適合種植葡萄的區域,並開始在當地種植葡萄,又在坎培拉北方40公里的Murrumbateman購買45英畝地,成立了今天鼎鼎有名的Clonakilla酒莊。

Clonakilla 剛開始主要以希哈(Shiraz)、卡本內蘇維翁(Cabernet Sauvignon)及白蘇維濃(Sauvignon Blanc)等葡萄品種為主並採用混釀方式,較少以單一品種釀製。直到1990年酒莊決定以單一品種Shiraz來釀酒,並在酒展上頻頻得獎而受到關注。

John Kirk 博士於1991年到法國北隆河產區參訪,得悉當地人在釀造希哈 (Syrah) 時會添加小量維歐尼耶(Viognier)葡萄一起發酵,回到澳洲後,他也嘗試用這樣的方式釀酒,沒想到這種釀法讓他的酒一炮而紅,一躍成為坎培拉產區的明星。現在Clonakilla Shiraz-Viognier葡萄酒,在澳洲頂級葡萄酒分級蘭頓被列為「最頂級」(Exceptional)。

由Ken Helm創立的Helm酒莊,則把重心放在Riesling和Cabernet Sauvignon之上。Helm酒莊連續9年獲澳洲酒評家James Halliday 評為坎培拉最佳酒莊,其中Helm Riesling更兩度獲評為「澳洲最佳Riesling」。

下次有機會造訪坎培拉時,除了參觀壯觀的國會大廈和欣賞當地的自然風光之外,順便來一趟酒莊之旅,為科學家轉型為葡萄農及釀酒師的表現給予評價!

禁止酒駕 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